访药农,识药材 | 走访蒲陈村药材扶贫产业转型之路

来源: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发布时间:2019-08-24浏览次数:163

717日,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广角镜小分队走访拍摄蒲陈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实地了解了当地中药材产业现状。

  

  

蒲陈所在的礼县素有陇上药乡之称,中药材适宜种植面积达50万亩以上,发展中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蒲陈出产的黄芪、半夏、淫羊藿,个头大、药效好,在药材市场深受欢迎。为了解蒲陈药材产业的发展状况,队员们来到了老药农郝润后家里。

  

  

郝爷爷是村里最早开始上山采药的人之一,用他的话来说,他是“眼看着药材从几毛钱一斤到现在的七八十元一斤”的人。“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对药材的需求也就高了,药价也高了,药农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老爷子如是说。

  

  

从以前的一把锄头一个箩、一个人走在险峻的采药路上,到如今三五成群骑着摩托车沿盘山公路边走边采,物质条件的改善应该会伴随着药农采药量而增加,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近年来随着药材价格上涨,越来越多的药农开始进山采药,而山里的药材多是在纯自然条件下产生的,其不可再生性导致山里可采的药材逐年减少。

  

  

不过勤劳智慧的蒲陈人并未因此止步,用药农郝润后老人的话来说,进山采药只是“靠天吃饭”,种植药材才是“靠本事吃饭”。以郝润后为首的蒲陈村民开始在自家田地里尝试着种植药材,早期的药材种植方式是村民从山上自己挪种野生药材,而这种种植方式使得药材成活率和产量都得不到保证。

  

  

驻村帮扶干部进驻蒲陈后,帮助村民联系专业的药材培植基地,在村子里成立药材种植合作社。自此,蒲陈村开始成规模的种植柴胡、半夏、黄芪等药材,帮助农民稳步增收。

  

  

“捧着金饭碗要饭”,驻村干部牛定炜老师在接受我们采访中这样形容蒲陈村的药材产业发展状况。在与他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蒲陈村的野生药材多达40多种,出产的优质黄芪、淫羊藿更是深受药材市场的喜爱。但由于之前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以及市场信息流通不畅,蒲陈的药材经常因不集中出售而导致议价权丧失、药材贩子压低价格收购的现象,“好药贱卖”的现象时有发生。

  

  

驻村扶贫干部到达蒲陈之后,不仅在药材培植、出售上为村民们排忧解难,还在增加药材的附加值上下功夫。牛定炜来到蒲陈后,根据当地老中医古方、验方,按照比例添加了蒲陈当地的优质黄芪、淫羊藿,制成了新型保健茶产品。目前该茶饮产品已经在上市筹备阶段,随着这种茶饮产品投入生产,将会带动蒲陈药材产业的产业链延长、附加值增加、劳动岗位增加以及相关产业发展。

  

  

古人云:“锦上添花”,蒲陈的人杰地灵正如一块锦缎,有了国家政策的引导和驻村干部的扶持,为这块秀丽的锦缎上添上了绚烂的花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蒲陈的药材产业会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