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深度贫困地区青春行”社会实践小组第二小分队前往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新城镇羊房村开展调研。期间,他们对土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张金生、养羊大户孙全生两位脱贫帮扶典型人物进行采访,并与上山摘花的居民一道上山,详细了解羊房村的现状、拍摄羊房村全貌。
实践团队到达孙全生家时,家里正为硬化地面而忙碌。据了解,他全家六人,包括两个小孙女。2015年,孙全生痛风病从膝盖蔓延至双手,原本有一双好木匠手艺的他再不能拿起工具。自此家里失去经济来源,没有其他手艺的他从此走上养羊之路。他的想法也立即得到了政府支持,获得了五万元扶贫款。他拿着政府的资助金,走访多个村子,最后从各地买来共计220只肉羊,脱贫之路就此开始。
四年下来,家里的年收入从脱贫前的两三万涨到如今脱贫后的五万,旧房子也变成了新房子。如今他的房子美观宽敞,还装有地暖,据扶贫第一书记周学辉介绍,装地暖是本村第一家。
“自家要富,还要带动村里人一起富”养蜂大户张金生说。在外务工近十年的他,通过观察兰州、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市场,发现蜂蜜售价高、有市场,联想邻村也有养蜂人士,决心在家乡发展养蜂业。
2018年春天,在实地考察邻村的养蜂情况后,张金生从四五个不同的地点购来共计百余蜂箱,“这样一家蜜蜂品质不好,其他家总有好的。”作为全村养蜂第一人,张金生通过“抖音”、“快手”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养蜂知识学习,并作为代表赴天水市累积进行半个月的养蜂知识培训。初次尝试,张金生盈利近两万元,并成立临潭县春茂土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收益逐步见效后,新到任的扶贫第一书记周学辉分析并确定养蜂产业作为该村的主导产业之一,他积极与临潭县农牧局联系,为养蜂争取资金与技术补助。2018年年底,周学辉又通过临潭县设立了一个覆盖全村8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蜜蜂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项目——“新城镇羊房村以养蜂产业带动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项目,每户1万元,总经费88万元,由养蜂合作社负责实施。今年5月,帮扶队与村委会成员为意愿且有养殖条件的贫困户发放蜜蜂十箱,无养殖条件则进行入股,年底从合作社以8%进行分红,每户分红800元。“养蜂收入高,操作又方便,老人也可以养,大家都很配合”,张金生向我们介绍。作为村主任,他用养蜂带动全村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助力脱贫致富。
为配合项目实施,扩大蜜源,兰州牧药所养蜂合作社发放15袋尿素,赠送有关蜜蜂病防治方面的书籍和药物,并通过科技扶贫项目播种蜜源植物——国家级牧草新品种“陇中黄花补血草”。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专家提供蜜蜂养殖技术支持并指导建立示范蜂场,为羊房村蜜蜂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羊房村位于临潭县新城镇东北方,海拔2800米,交通不便。在以前,物资人员的流动相对较少,环境相对封闭。最近几年里,农业收入不能满足村民的开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年轻人农闲时节外出打工,留在村中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尤其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居多。
羊房村中一位石奶奶一个人在家,她说:“儿子外出打工十一年了,很少回来。”在外务工的儿子也担心母亲的生活状况,每日打七八个电话。可奶奶已年仅八十,不会使用手机且耳背明显,时常听不到手机铃声响动,只能看到一个个未接的视频通话。现场,我们帮助奶奶与儿子进行了视频通话,再次看到外出的儿子,奶奶不停地揉着干巴巴的眼睛。“我也担心母亲,可没办法”,石奶奶儿子告诉我们。
既要脱贫致富又要照顾家中老人小孩是不少村中年轻人要面临的选择。希望羊房村能如村主任、养蜂大户张金生所说,“通过养蜂业实现全面脱贫。”
至此,实践队员对羊房村的扶贫情况已初步掌握,接下来,他们将赶赴下一个村点——南门河进行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