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新闻学院)邀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广播主任播音员、南海之声《轻阅读》节目制作人、主持人周微于学院310会议室开展题为“探讨采编播一体的最优化”讲座。新闻系王旸之老师主持活动,新闻系2017级本科生全体同学参加。
周微老师先从AI机器人的新闻写作功能及其对记者职业的影响谈起,周老师认为,当前AI机器人报道新闻效率高、错误率低,但记者并不会因为AI的出现而失业。AI的报道机器人只是千篇一律、没有特点,而好记者报道的新闻是有温度的。周老师对在座的同学们说:“记者就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写有温度的文字,传播有温度的声音。”
周老师提到,采访需要一种积极、执着的精神,为了获取信源,要善于利用各种途径。2017级新闻班的唐成卓根据老师的分享谈了自己的体会,他谈到,“七分采三分写”是有道理的,扎实的采访功底对新闻写作大有裨益,周老师刚才讲到的勤快、下笔快、能吃苦等几点采访要求让他联想到名记者黄远生提出的“四能说”。
周老师善于从作家的话中找到共鸣,然后进一步挖掘背后的东西。关于如何向采访对象提问的问题,周老师谈到,提问时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内核,给采访对象提出有态度、有见解的问题,让采访对象对记者提出的问题感兴趣,这样做出来的节目才会打动听众和观众。
周老师给三位同学提出一个命题:如果你是《轻阅读》节目的策划人,该如何策划“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个选题。2017级新闻班的刘斌认为,现在学生的碎片化阅读方式和之前传统的阅读方式有很大不同,可以通过报道改革开放40年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变化来展现改革开放的变化。2017级新闻班黄鹰和江慎诺则选择通过一些作家在改革开放前后对社会的描述来展现国家的变化。之后,周微谈了自己做节目策划时的案例,她选择了我国一些有特色的地方来报道:在厦门展现鼓浪屿书店的变化;在成都采访有影响的本土作家等。
交流环节,针对工作时遇到的阻力问题,周老师说:“我在广东珠海做了一段时间的节目,当时不想从事广播这个行业,打算放弃这个行业,但在一期节目中,采访对象的经历又重新点燃了我的热情,对工作的这份热爱使我坚持了下来。”
文:李小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