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经典电视大讲堂第十二讲 ——赵逵夫主讲《<红楼梦>的构思与背景问题》

来源: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发布时间:2018-10-08浏览次数:21

2015年3月26日上午8时30分,重返经典电视大讲堂第十二讲在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新闻学院)演播厅开讲,第十二讲――《红楼梦》的构思与背景问题,由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逵夫主讲,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新闻学院)院长徐兆寿主持。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陈克恭,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新闻学院)党委书记符得团,副书记、副院长王德祥,副院长杨华及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新闻学院)师生150余人听取讲座。
赵逵夫老师首先肯定了《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他认为,《红楼梦》是一本成就最高、在世界文学史范围影响最大的著作。他认为,在《红楼梦》研究方面的分歧主要集中在《红楼梦》中的贾家是否为曹家,小说中的人物原型是谁,小说所写是南京的曹家还是被抄后在北京的曹家,其众多名字中哪一个是最早的,反映了什么思想,荣国府与宁国府又有什么背景这几个问题上。讲座第二个讲解重点是曹雪芹在书中设的密码。赵逵夫老师认为,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留下了很多密码,由于他处于文字狱尤为严重的时期,且他在小说中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经历以及对社会的看法,所以为了不让人知道他所写的就是自己的事,便故意在小说中设了很多密码。“贾”便是他设下最大的密码,“贾”是“曹”字的巧妙改装,由“曹”变为繁体的“賈”,笔画未变,但却巧妙地隐去了自己的姓。讲座的第三个内容围绕贾家和甄家的故事展开。在他看来,小说所写的贾家和甄家,全都是曹家。“贾”同“假”谐音,而“真”与“假”相对,因而多了一个甄家。他将贾家和甄家分开来写,却相互照应,另设甄家,写自己记忆中的大事,这是有意混淆视线,让世人看不出他写的是曹家。他将自己回忆中的生活琐事放在贾家,而把自己记忆中有重大影响的事放在了甄家,但两家所发生的事,均在曹家发生过。赵逵夫老师还为大家讲解了《红楼梦》中实境与幻境的照应及南方与北方的关系。他认为曹雪芹的灵感来自于屈原的《离骚》,其实境与幻境的关系正如《离骚》中的天上人间,二者相呼应。同时关于地域背景,他觉得《红楼梦》的人物应在北京,但又出现了金陵十三钗之说,虽实写北京,却讲的是曹家在南京的故事。最后一个问题是《红楼梦》最早的名字。赵逵夫老师认为《石头记》是《红楼梦》最初的名字,他举出各种史料证据来证明此观点。
在师生互动环节中,有学生提问如何看待《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后四十回值不值得看。赵逵夫老师解释到,虽然后四十回感情变化突然、多写自己的评论感叹、衔接不理想,且后四十回的作者对人物命运的看法和处理与曹雪芹不一致,但大部分完成了曹雪芹的愿望,还是值得一读的。随后的互动中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提问,赵逵夫老师也耐心为学子解答。
讲座中,赵逵夫老师多次强调学术研究应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他认为不论是对《红楼梦》的研究,还是各种学术研究,都不能不顾原理创新,不能只为了出彩、出奇而提出一个不能成立的新东西。并告诫学子们,要创新,就必须认识到守正的重要性,首先要守正,而后才能创新。

                                        (文:徐丹;图:孙哲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