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新闻学院)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专家团队在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会议室举行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学术研讨会。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洪岩,播音主持创作基础部主任陈晓鸥,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主任徐树华,播音主持艺术研究所所长柴璠,新闻播音主持系主任翁佳,广播电视语言研究所所长李凤辉和学院领导、播音主持专业师生就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与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互动。
李洪岩副院长首先就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做了细致介绍。李洪岩副院长在谈及播音主持专业学科建设时指出,播音主持专业是一个综合、交叉的学科和专业,其学科根基主要表现在新闻属性和艺术属性,新闻属性是根本属性,艺术属性是重要属性,二者缺一不可,属于艺术类招生,文科类培养,完成传播工作,不仅要传播信息,更需要传播文化。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新闻传播是一个支撑,艺术学是一个支撑,中国语言文学也是一个重要支撑。
陈晓鸥老师谈到,在播音主持专业的基础课程中,播音语音和发声是最基础的两门课程,播音主持专业要立足于有声语言,用声音这一介质来传播文化,其基本课程非常重要,属于打基础和基本功,是播音主持专业起家、立家之本。播音主持专业在教学时应注重上口训练,贯穿大学学习始终,此外,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文化底蕴培养的对其专业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翁佳老师指出,多媒体时代背景下,面对播音主持专业融合发展的需要,播音主持专业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传媒大学在课堂形式上形成节目带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一线的节目分社教、文艺、新闻三大块展开,每一次类型课设置一到两个主题,从节目策划、采访、素材编辑到脚本写作、播音、后期制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样的培养方式下学生的采、编、播、摄都没有问题。
柴璠老师谈到,在全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专业课程的设置要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地开拓创新,转变教学理念,新闻播报的传统要传承,提高民族语言文化的标杆,倡导多种的语言样态,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在全媒体背景时代下, 在教学上倡导校园大课堂,传媒大舞台,和一线结合,采用项目制,扩展实践教学的平台,这样人才的质量才能经受住考验。
各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传播地域本土文化,立足本土,深挖丝绸之路文化内涵,是西部传媒院校在发展理念和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