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老生》、徐兆寿《荒原问道》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

来源: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发布时间:2018-10-08浏览次数:24

2014年12月6日,由复旦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小说评论》杂志社主办的贾平凹《老生》、徐兆寿《荒原问道》研讨会同时在光华楼复旦大学中文系举行。会议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栾梅健主持。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原中文系主任陈思和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陈晓明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西安市副市长吴义勤,《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东吴学术》执行主编林建法以及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上海师大、辽宁师大、西北师大等各高校教授学者云集复旦,共同研讨作家贾平凹的《老生》和徐兆寿的《荒原问道》。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新闻学院)院长徐兆寿同时还作为评论家对贾平凹《老生》进行发言。

     在上午举行的贾平凹长篇小说《老生》的研讨会上,徐兆寿从2012年中国作家海外影响力排行榜上莫言、余华、苏童分列前三谈起,谈到现在的文学需要影视的大力推介。在他看来,莫言以《红高粱》,余华以《活着》,苏童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使他们在海外有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贾平凹的小说很少被改编为电影,即使有如《高兴》一类的电影,其影响也很小,这主要决定于贾平凹小说被改编的难度。徐兆寿的这一席长谈引起与会批评家的共鸣,《文汇报》对其发言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下午举行的徐兆寿《荒原问道》研讨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首先发言,他说这部作品带有鲜明的紧迫的时代感,是当代文学书写中难能可贵的。小说在叙述上选择两代知识分子穿插进行,叙述线是中国当代小说的叙述谱系,夏木和陈十三是师长更像是父与子,这就回应了屠格涅夫《父与子》中的时代主题,也回应了张承志在《北方的河》中父与子的时代主题。他还说,《荒原问道》体现出充沛的生命质感,从头到尾都在做抒情叙事,正因如此,《荒原问道》有了更高的格调。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说,《荒原问道》清晰地通过两代人对话的逻辑合理性,以个人丰满的生命体验为依据,达到了现实和历史的对话。陈思和先生则认为,《荒原问道》是一部具有精神启蒙意义的重要作品,它描述了中国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知识分子经历了从广场到民间,再从民间到广场,从民间到广场、从东方到西方,再从西方至东方的问道过程。因此,这部小说就不仅仅是西部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也意味了整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复旦大学长江学者郜元宝教授说,他在阅读了上半部后,认为很成功,在知识分子的写作上,可与张贤亮相比肩。

这次研讨会是继北京大学、中国作协之后,徐兆寿作品《荒原问道》在省外举办的第三场研讨会。